第八百七十九章,内外交困-《少年战歌》


    第(2/3)页

    杨鹏摇了摇头,“不是九州岛,而是高丽。”

    视线转到倭国京都。勇仁太子等人原本以为大明军会抵挡不住契丹国倾尽全力的反击而大败亏输,那么他们收复九州岛的机会便来临了。然而事与愿违,辽国不仅没能大败大明,反而是接连惨败损失惨重,而大明却是接连大胜,已然占领了辽国的大片地区。如今大战已经结束,契丹人显然已经无力再战,而大明则在消化胜利果实,如果此时出兵九州的话,肯定会遭受大明的猛烈反击。倭人虽然向来自大,但也非常清楚,凭自己弹丸小国的实力面对大明的全面进攻,只可能收获悲惨的结果。

    有鉴于此,勇仁太子等人一致认为,必须立刻终止先前突袭九州的计划。好在大军正在集结,并未真的发起进攻,此时把手还是来得及的。

    停止进击九州岛的命令下达之后,随即就当前的大陆局势进行商讨,最后一致认为,大明虽然招惹不起,可是辽国方面却有机可乘了。如今辽国遭遇惨败,而大明继续大军压境,契丹军必然全力应对,那么高丽地区便空虚了。索性便以集结的兵马渡过大海出击高丽,一鼓作气将高丽全都收入囊中!勇仁等达成了一致,勇仁当即下达军令,令日出之国大军,即刻进击高丽。

    耶侓休哥匆匆回到了上京。在听了张昌捕风捉影的有关谋逆的报告之后,大为震惊,当即令御林军按照张昌给的名单拿捕人犯。也不仔细审问,竟然立刻就把所有人推到宫门外枭首示众。京城内人心惶惶,一片寂静,便是相熟的人在街上碰到,也不敢打招呼,只装作是陌生人赶紧错身而过。生怕多说一句话便被认为是秘密沟通意图不轨而惨遭祸事。

    上京城内所谓谋逆的事件还未完全尘埃落定,便有急报传来,说泰州乡民李氏纠众叛乱,杀官造反,已占据兴国县,自称奉天大王,万余叛军正进军泰州,泰州危急,泰州知府急请朝廷派兵救援。耶侓休哥大为恼火,连忙下令调兵遣将。而就在这时,高丽那边传来十万火急的军情,跳梁小丑的倭人竟然起兵三十万攻入了高丽。耶侓休哥震怒异常,想要调兵增援,却发现如今已经是无兵可调了。

    耶侓休哥赶紧召集群臣议事。张昌提议征发高丽本地百姓组成军队就地死守。耶侓休哥觉得如今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当即同意,随即便降下圣旨,令大将军萧沾勒征募高丽本地百姓据地死守。

    萧沾勒,原本是耶侓休哥的亲信,耶侓休哥做了大辽皇帝之后,便令萧沾勒为高丽大将军,驻屯高丽,麾下有兵十五万,就战力而言,远远比不上与大明军对阵的金军。

    若是真正的契丹军主力,十五万兵马抵御三十万倭军,虽然有些困难,但也问题不大。可是萧沾勒麾下这十五万兵马面对三十万倭军的进攻却连战连败,已经丢失了数十座城池,战线即将被倭人推进道中线开京地区。萧沾勒鉴于倭军来势汹汹,知道分兵据守,肯定是会被对方各个击破的,于是将手中兵力主力集中到了开京地区,准备在此堵住倭军,同时飞骑向朝廷求援。

    然而他翘首以待的援军却并没有来到,来的只是耶侓休哥毫无用处的勉励和一纸命令,命令他就地征募高丽人从军抵御倭人。萧沾勒无法,只得照此执行。然而高丽百姓先前在契丹人入主时被狠狠地掠夺了一道,心中旧恨未去,哪里肯去替契丹人卖命。沾勒无可奈何,只好强行抓壮丁迫使高丽百姓充军。各道各州各县一片混乱,哭喊声惨叫声响彻云霄。不过这种抓壮丁的做法却也有用,仅仅半个月时间,居然就被萧沾勒集结起了一支二十余万人的民军。只是这支民军队伍装备很不整齐,与倭人野战争锋是不用想的了。

    时间不知不觉就深冬,眼见大雪纷飞,中原各地都张灯结彩,一盘喜气洋洋的气氛。

    杨鹏已经回到了汴梁,各地主官,主将也都回到了汴梁,准备参加一年一度的年会。曹俊、高虎、杨九妹、杨延昭却没有回来,北方大战刚刚结束不久,那边还离不开他们。

    年会连续多日,说的自然都是些军国大事,一来看各项政策军令旧年执行的情况,对各地官员及大将评定功过,二来对新一年的政策进行规划和调整。在这些活动中,陈枭虽然也都参与,不过却不像前几年那样担当主要角色了,所有议题都让内阁唱主角。

    这一年的年会值得一提的是,全面通过了各地州、县长官本地百姓普选的制度,就是说,大明各地,除了少数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达卡地区之外,所有地方的州县长官都由本地百姓投票选择,而候选人资格也得到了确定,中央可以指定一人,而任何人只要得到本地百姓一千人签名或者画押的,也可参选。州之上的行政机构依旧是道,道没有直接的行政管辖权,只有监督地方官府的权力,不过被任命为总督的情况例外,总督可以管理一道甚至数道的行政权。

    就内阁成员的选拔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将以五年为一个任期,五年之后,由全体百姓公开选举。候选人可以由杨鹏提名,也可在得到十万人的签名之后自动获得竞选资格。内阁权力进一步扩大,已经在宪法中明确可以弹劾皇帝,否决皇帝的决定。换言之,内阁至此,至少在法理上已经凌驾于皇帝之上了。对于这件事情,其实杨鹏的那些兄弟们妻子们都是不赞成的,大部分的内阁大臣也不赞成,不过由于杨鹏一力推动,此事最终还是落实了。

    这件事情令许多大臣感到不安,总觉得内阁凌驾于皇权之上,只怕会出现权臣祸国的情况。杨鹏便开玩笑说:“害怕权臣一手遮天不受制约而祸国殃民,怎么就不怕皇帝无人制约而祸国殃民呢!”一些众大臣闻言之下登时恍然大悟,而另一些大臣的脑筋却一时转不过弯来,唉,都是儒家那一套祸害的后遗症,竟然都以为皇帝家天下是正道。

    杨鹏不得已只好继续为他们刨析,直到杨鹏说得是口干舌燥了,那些大臣仍旧无法完全释怀。杨鹏倒也理解,毕竟要改变千年的固有思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种事情也只好慢慢浸润了。

    而民间对于这样重大的改革也是褒贬不一,议论纷纷。儒家自然一律都是嘲讽言论,说这一套分明就是歪门邪道,天地若无正主,必然导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甚至有人预言,十年之后,便会有大乱发生。

    而普通百姓的想法却与儒生不同。对于这些百姓来说,原来高高在上的父母官现在居然都要由自己这样的小老百姓来决定了,都十分兴奋,直觉觉得这样最好,至少不会让那些祸害百姓的家伙当自己的父母官,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这天中午,在春节欢庆的热闹气氛中,一家不起眼的三口坐在樊楼二楼的大堂上一边喝酒一边闲聊。这一家三口,便是忙里偷闲的杨鹏和妻子柴永惠,还有女儿杨蕊。三个人此时就像是普通百姓一般坐在靠窗的位置上吃吃喝喝闲话家常,杨蕊不停地问东问西,一刻都不肯闲下来。

    柴永惠看了爱人一眼,微笑道:“小妹最近听到一些言论,是关于地方官和内阁大臣选举制度的。”

    杨鹏吃了口菜,点了点头,示意她继续说下去。杨蕊见老爸老妈说起了正事,便闭上嘴巴做个乖宝宝了,一边扒饭,大大的眼睛看着老爸老妈。

    柴永惠道:“许多人对于大哥的决定难以理解,认为帝国若无一个能够乾纲独断的主人,只怕会出大问题的!”

    杨鹏笑道:“乾钢独断的,也不一定非要是主人。”抬头看了柴永惠一眼,微笑道:“我先前说过的那些,你难道忘记了吗?”

    柴永惠道:“小妹怎么会忘记呢!大哥说,皇朝之所以不断盛衰循环,归根到底就是家天下的做法与天下人的利益本质上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总会有一天,两者之间的矛盾会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最终只能演变成改朝换代的大动乱!所以大哥有鉴于此,便要创造一个前无古人的制度,以解决治乱循环的怪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