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这里就是我的家,欢迎光临,这是我的妻子萨沙。”格罗莫夫热情相邀。 刘青山也向女主人问好,并且把带来的礼物递过去。 女主人是那种典型的苏联妇女,高大健壮,体格能把瘦小的格罗莫夫装下。 她热情地邀请刘青山一行人进屋,当然了,刘青山带来的礼物,更令她感觉到高兴。屋子里的陈设也挺简单的,一台老旧的电视,沙发也有些年头。 不过看得出来,女主人是个勤快的人,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 不大一会,陆陆续续的,就有不少人开始涌进格罗莫夫家里。 他们都是厂子里的工人,有男工,还有不少女工。 没错,在苏联时期,车间里的女工并不少见,干活比那些就知道喝大酒的爷们强多了。他们都是听说厂子要被卖掉,来打听消息的。 一位颇有些威望的老工人,突然大吼一声:“工厂是我们大家的,不能卖!” 这话倒是没错,工人们手里,都有大量的债券,这些债券就是根据厂子的资产核算之后,分发给工人的。 “马卡里奇师傅,刘是我的朋友,他承诺,原来的工人,只要自己愿意,可以继续回工厂上班。” 格罗莫夫连忙出面进行解释,他熟悉这些工人,甚至包括他自己在内,都是一样的想法:只要有工作,能不饿肚子就成,要求真的一点都不高。 “真的?”那位老工人狐疑地望着刘青山。 刘青山笑着点点头:“而且我们还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技工到华夏那边去工作,别的不敢说,每天晚上,肯定能喝到白酒。” 这句话的诱惑力无疑是巨大的,而且刘青山也不是忽悠,这几年,已经陆陆续续的,有数百名苏联专家,被他介绍到华夏那边去工作。 和毛子这边吃不上喝不上的生活相比,简直不要太幸福。 喀秋莎和那些女工,说起这件事,还提到了几个名字,都是从共青城招聘过去的专家。工人们不信刘青山,但是对喀秋莎这种自己人还是信任的。 而且他们也确实知道一些那些在华夏工作的专家的情况,毕竟家人还都在这边,据说生活都非常富足。 有了这个基础,大家对刘青山也就不再抵触,还七嘴八舌地询问,什么时候能重新开工,大伙都等米下锅呢。 刘青山也笑着保证:,所有的工人,马上就可以领取到首批的屋子,包括面粉、肉类等等。只要双方谈妥收购合同,马上就能复工复产。 虽然刘青山说这边的大型拖拉机,在华夏那边没啥销路。 实际远不是那么回事,在龙江省这边,有不少大型农场,他们使用的农机具,许多还都是六十年代的呢,早就该更新换代了。 至于农场那边能不能拿出这笔钱,没关系,没钱的话,用粮食抵押也一样,毛子这边,这几年正缺面粉呢。 工人们也都看到希望,一些人就自发地去厂子里做复工的准备,现在苏联刚刚解体,这些工人还是非常敬业的, 双方都有意合作,谈判的速度也飞快,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签署了正式合同: 喀秋莎商行,用三百万美元的现金,以及价值五百万美金的商品,正式接手重型机械厂。在当下,物资甚至比美金还有诱惑力。 这个价格怎么说呢,堪比白菜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