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1章-《1627崛起南海》
第(2/3)页
“老兄,你看看周围,这地方到处都有海汉兵盯着呢!别忘了,这里可是舟山岛!”宣向明满脸嘲讽地说道:“想在这里搞事真是老寿星上吊,嫌命太长!海汉人自有一套严酷律法,不会按照大明律来惩治犯人,一旦被他们判定重罪,那就得强制发配海外当苦役,说不定死后连尸骨都难以返乡,有几人敢冒这种风险?再说这地方赚钱的正当机会不少,只要动动脑子就不难找到生财之道,又何必铤而走险!”
舟山这些地方在海汉占领之前虽然有自由港之名,但岛上盘踞着各种武装势力,龙蛇混杂,实际上交易风险极大。而海汉占领这里之后重新制定了交易规则,并动用军队来维持岛上的社会秩序,让这个地方在短短几年内便成为了大明东部沿海最主要的贸易港之一。
海汉官方很清楚什么样的贸易环境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客商,而安全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定海港良好稳定的治安环境,以及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对客商们来说的确是非常具有吸引力。他们的货物和钱财,在岛上都会得到官方的有效保护,而试图挑战治安秩序的人,都会受到官方的严惩。所以在外界看来舟山岛驻扎的军队似乎象征着海汉施加的军事压力,但对于这些商人们来说,海汉军却是秩序和安全的保障,是能够给自己提供庇护的强大力量。
至于对海汉的敌意,或许有人会有,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绝大多数来到岛上的人都会选择妥协,然后慢慢被海汉表现出来的强大实力给磨平了棱角。而少数心怀不忿一定要搞点事情才舒服的家伙,大多便如宣向明所说的那样,被海汉抓到把柄定罪之后就直接送去海外别的地方服刑了,下落生死都完全没了消息。
马正平是聪明人,听了宣向明的解释之后便大致明白其中缘由了,对方对舟山的正面评价如此之高,这让马正平也进一步肯定了要在这里置办产业的念头。
他正待向对方再了解一下岛上购置产业的规定,宣向明已经抬手指向远处道:“快看快看,海汉军的队伍出来了!”
正主出场,马正平连忙收敛心神,将注意力回到眼下的阅兵式上。他在来到舟山之前还从未见过海汉军的阵势,上岛之后也只是零零星星地见到一些军人,直到此刻才算是目睹了海汉军结阵出行的风采。
一杆红蓝双色旗飘扬在队伍的最前方,紧随其后的是极具海汉特色的行军方阵,所有士兵手中的火枪都插上了寒光闪闪的刺刀,这使得整个方阵从远处望去更像是传统的枪兵而非火器部队。
道路边的民众欢呼声不断,但依然掩盖不住陆军这几个方阵统一的脚步声,如果不是提前对路面洒水,相信此时道路上早就已经尘土大作了。
马正平在扬州的时候也曾看过明军操演,他不得不承认仅就行军这一项来看,海汉军的方阵行进整齐划一,的确是要胜过明军一筹。不过如果他稍微懂一点军事,就会知道这种差距其实并不奇怪,海汉军以火枪兵为主力,保持行进间的整齐阵形是必修课,对此的要求也要比明军高得多,所以有胜过明军的表现也只是清理之中的事情。当然这种经过长期练习的整齐队列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放在这种展示武力的阅兵式上再合适不过。
这个时候石迪文与手下官员已经率先站起身来,而看台上的其他看客见状也都纷纷跟着起身。马正平虽然不明所以,但看到旁边的人都站起来,于是他也跟着站了起来,随即便看到了陆军方阵在通过看台时变换了行进步伐节奏,同时大声喊着某种口号,而石迪文也抬手向台下的方阵行军礼,看来是海汉军特有的检阅流程了。
而马正平的注意力则是已经被方阵后面的队伍吸引住了,那是由驮马拉着数门陆军野战炮。虽然岛上的陆军编制仅仅只有一个营,但火炮却着实不算少,从最小的85mm口径轻型火炮到155mm的大口径炮都有装备,甚至队伍最后还用四匹马拉了一门235mm口径的攻城炮作为压阵。当然像这样的攻城炮就基本只是个吓唬人的道具了,舟山驻军如果不被分配到攻打坚城的任务,估计也没机会能用到这种级别的重型武器。
虽然只是让马拉着招摇过市,但这丝毫不妨碍看到这些火炮的观众开始脑补这些武器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场景。经常来舟山岛的人大多通过各种途径听说过海汉军在辽东战场上重创清军的战例,而海汉军中列装的大量火炮也因此被附上了神秘色彩,各种夸张的传闻层出不穷,但无一不是将海汉军的火炮吹成了可以毁天灭地的大杀器。
马正平虽然人在扬州,但也或多或少听过这样的传闻。不过他个人倒不是太相信这些传闻的真实性,认为海汉军战力虽强,但应该也没有强到传闻中的程度,否则使用这些大杀器攻入清国京城,将其灭国不是一劳永逸,又何须在辽东与清军作战多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