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1章 朝鲜人的态度-《1627崛起南海》


    第(2/3)页

    “这些朝鲜人……也不怕遇到有人冒充啊!”在旁边围观了整个交涉过程的刘尚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沈志祥笑道:“你看看岸边这些船,这还能假得了?在朝鲜人眼里,也只有大明才能造出这么大的战舰了。”

    “如今这样的大船,怕是只有海汉才能造得出了。”刘尚心道南方的官方造船机构在最近几年里都被海汉用各种手段掏空了,从业多年的老船匠大多抵挡不住高薪厚禄的吸引,成为了海汉人的雇工,甚至干脆就移民去了海南岛,他当初在胜利港造船厂见过的大明船匠就数以百计。而海汉先进的造船技术加上这些熟练匠人的加成,短短几年时间便已经越了大明的造船水平。如果说以前三宝太监下南洋的时候算是大明造船技术的巅峰时期,那么现在类似“威严”号这种吨位的海船,大明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造出来了。

    当然了,在普通朝鲜人的眼中,大明依然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大明,而这些停靠在江华岛海岸的大型帆船,自然是来自大明才合情合理。

    沈志祥的身份还真是很好用,过了一个多小时,那支队伍便又折返回来,给海汉舰队送来了五百斤粮食,新鲜的蔬果,家禽若干,肥猪和山羊各两头。虽然这些东西说不上有多大的价值,但能遵从沈志祥的指令,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附近搞来这些东西,想必也是花了一些心思的。沈志祥倒也不吝夸奖,好好称赞了一番带队的军官懂规矩会办事,乐得那人喜不自胜,仿佛这番夸奖就足以让他升官一般。

    沈志祥见对方不提费用之事,便知道这些东西多半是从附近的民众家中掳来,不过这作恶的受害的都是朝鲜人,沈志祥自然也不会去干涉。而王汤姆就更不会在意这些小事,只要这些朝鲜兵不要自不量力地挑战海汉的武力就行,他可不想因为一群杂兵而导致两国间的战争突然爆。至于对方将自己的部队误认为明军,王汤姆为了省得麻烦,倒也不会为此特地去解释什么。

    舰队当天并没有等到汉城方面的回应,不过这也在军方的预计之中,毕竟罗德宪去往汉城的时间提前得不算多,而且考虑到还需上报到朝堂由国王与众大臣商议,要作出回应的确也不是一时片刻就能搞定的事。当天舰队便驻扎在江华岛,而岛上的朝鲜驻军自始至终都认为这是来自大明东江镇的舰队,没有怀疑过他们的身份和来意。

    当然了,海军也并未因此而放松警惕,毕竟罗德宪的任务并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能够顺利完成,朝鲜人仍然会有采取军事对抗手段的可能。王汤姆专门调了两艘快船,在入夜之后悄悄进入汉江逆流而上,去到上游以监控朝鲜方面的动向。此外6战队也派出了侦察排,在驻地外围布防,以免岛上的朝鲜驻军在夜间玩什么花样。

    翌日,汉城方向依然不见有任何动向。沈志祥率先有点沉不住气了,主动向王汤姆请缨,打算亲自跑一趟汉城。

    王汤姆却没有同意他的这个申请:“东江镇明军与我国在辽东并肩作战的消息,罗德宪肯定会带回汉城,如果朝鲜人选择不信任东江镇,那你去了也没什么用。我们就静观其变好了,如果朝鲜政坛全是不识时务的蠢货,那就接着这个机会好好敲打敲打他们。如果有能看明白形势的聪明人,那也不妨扶上一把。”

    海汉过去与大明、安南等国家打交道的时候,扶持该国官场上的代言人都是一种惯常的做法。官职卑微的可能就只是一县之地的知县,如山东登州府福山县的知县张普成,官职高的就当属如今在福建掌握兵权的许心素了。

    据说近期朝廷已经有意向要调许心素进兵部做侍郎,不过许心素自己倒是一直没有松口,毕竟他也清楚自己的根基和人脉都是在南方,调去京城的兵部立刻就变成光杆一根,莫说侍郎,就算扶正了当兵部尚书,也很难指挥得动各省的明军。倒是留在福建,一方面能继续当土皇帝积累财富,另一方面也可以便于抱紧海汉这条大腿。

    而海汉方面也很乐于培养类似许心素这样的官员,这种与海汉有着诸多共同利益,在该国官场或者地方上又有着一定权限的官员,能为海汉带来的好处往往是钱财难以衡量的。比如在辽东这边收罗到的东江镇明军,虽然对大明来说只是一支存在意义不大却要花费大量钱粮维持下去的累赘部队,但对海汉却是堂而皇之挺进辽东的绝好掩护。花钱救助东江镇,以此换来进入辽东的机会,这在海汉看来仍然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