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宋将门在线阅读 - 第526章 二王相斗

第526章 二王相斗

        司马光是个很好学的人,也十分聪明,王宁安引进西夏的青盐,保住了双方的和平大局,又顺便打击盐商,降低了西北的盐价,数百万人收益。

        司马光都看在眼里,他觉得这是一门大学问,实在是博大精深,因此不断钻研王宁安的种种作法,又观察皇家银行和西京银行的运作,司马光自以为虽说比不上师父厉害,但是也有六七成功力了。

        可是真正听完这堂课,司马光被震撼得无以复加。

        在他的眼里,王宁安不断上升,甚至有追上孔夫子,和圣人并驾齐驱的势头!

        不是司马光捧王宁安,实在是他讲的这套东西,完全可以自圆其说,自成一家了!

        任何一种学说,有两个必不可少的东西,一个是说服别人的理论,一个是实实在在的效果。

        就拿儒家来说,仁孝、忠义、三纲五常、君臣父子……这些构成了一个严密而完备的道德体系,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并且了维持了一千多年的兴盛。

        在儒家体系之下,士人通过美化三代之治,通过汉唐的兴衰历史,不断充实他们的论据,只要任用贤臣,虚心纳谏,于民休息,行仁政,施王道,就能长治久安,千秋万代传下去。

        倘若不是出了王宁安这个妖孽,儒家的这一套东西,至少还能延续几百年,没有人去怀疑。

        相比起儒家的体系,王宁安从货币着手,也构建了一个系统。

        这个系统的核心就是劳动和货币!

        一个简单的道理,不管干什么,只要劳动了,就要获得相应的报酬,有劳有得,不劳不得!

        简单和朴素的道理,比起儒家的那一套,理解起来容易多了。

        而且王宁安从根本上赋予了研究货币的正当性。

        以往的士人口不言利,谁要是盯着钱,谁就是小人,仿佛他们从来不是为了俸禄当官一样!

        在儒家的眼里,钱和黑心、贪婪、狡诈、欺骗、小人等等负面词汇联系起来,是根本碰不得的。

        王宁安却告诉大家,钱没有错,钱是劳动价值的衡量工具,是百姓和生活的世界签订的一份约书!

        真正让人鄙视厌恶的应该是不正当的,违法天理国法人情的利!

        求财无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从这个观念出发,自然就是研究钱,研究钱背后的道!

        王宁安创立皇家银行,解决钱荒,提供资金保证,收复幽州……种种成绩,足以正面他的理论是对的。

        有理论,又有成功的范例!

        这不就是一家之言吗!

        假以时日,发扬光大,师父的高度,足以和孔夫子并驾齐驱,甚至超过老夫子!

        作为先生的弟子,未来的自己,岂不是能成为72位贤人吗!没准排名还在前面呢!

        司马光很是激动,甚至有些手舞足蹈了——历史学得好的人就是能联想!

        ……

        王宁安前后讲了五天,在第一天阐释了货币来源之后,他自信心爆棚,又讲了银行的运作,存贷款利率,还有货币发行量,以及纸质货币等问题。

        这五天下来,尽管王宁安尽量说的通俗,但是能听懂的也不过一成不到。

        当然,并不能妨碍一炮而红!

        相反,从第一天开始,就有无数人奋笔疾书,把王宁安所讲都录下来,然后刊印出去,按理说这是地地道道的盗版,可怜的王二郎连一毛钱稿费都拿不到。

        但是那些人丝毫不觉得过分,还自诩帮着王宁安布道,简直让王宁安欲哭无泪。

        不管怎么说,王宁安都是投下了一枚超级震撼弹。

        上至赵祯,下至普通的太学生,都从这五天之中,有所收获。

        哪怕再顽固的人,就像龙昌期那样,也不敢随便指责王宁安胡说八道。八十的老翁,面对着王宁安的讲课内容,苦苦思索。

        手边还放着一堆铜钱,不停琢磨着,居然越琢磨越有收获,龙昌期扪心自问,要是年轻六十岁,没准就跑去王宁安的门下,直接拜师了。

        龙老头不好意思去,但是许多国子监和太学的生员都动心了,他们不再小觑六艺,相反,恨不能立刻进入王宁安的门下,追随他学理财大道。

        当然,现在六艺还在改革之中,王宁安也无暇收徒。

        但是不要紧,这世上永远不缺能走后门的人。

        比如赵宗景,他就借着来西京陛见的机会,把两个儿子都塞给了王宁安。还有人比他更过分,老将军王德用,将七个孙子都送了过来。

        还有韩绛和韩维,这对兄弟也写了一封信,恳请王宁安收下韩家的子弟。

        另外曹佾、柳羽、潘肃、呼延达、这帮将门也把孩子送来了。

        曹佾还搂着王宁安的脖子,语重心长道:“二郎,谁你都可以不收,可是咱们自家人的孩子不能不要啊!这么多年,将门被欺负得太惨了,你可一定要帮着大家伙出头儿啊!把咱们的孩子教好,让他们以后不受欺负,我可拜托你了!“

        这家伙一把鼻涕一把泪,弄得王宁安浑身恶寒,至于这么严重吗!

        “我说国舅爷,你又不是不知道,一个羊也是赶,两个羊也是放,横竖我都是孩子头儿了,无所谓的。问题是你姐夫。”

        “我姐夫?怎么啦”

        “你姐夫把殿下安排在了我家,你们把人送来,就等于成了殿下的伴读。”

        “啊,对啊!”曹佾眼睛冒光,一拍手,“这更好了,让他们陪着殿下一起玩,从小培养感情,以后保证个顶个大忠臣!”

        王宁安心里暗说这才是你们的真实打算吧,不然一帮穿开裆裤的,跑来学什么理财,简直笑死人了!

        “国舅爷,我可说了,这是你姐夫的事,自从钱家之后,陛下可是生怕殿下什么出了坏人,出了我们家的两个,谁也不让接近,要想进我家的门,你自己想办法!”

        曹佾呵呵一笑,“这可难不倒我,也不看看,殿下可是我的外甥,当舅舅的能害他吗!”

        曹佾一溜烟儿跑向了皇宫,去找她姐姐去了。

        ……

        除了这帮慕名而来的学生,王宁安真正重要的事情还是落实青苗法。

        青苗法作为王安石初次为相,最早推出的一批法令之一,可以说立意非常好,也切中要害。

        大宋的百姓负担太重了,别看开封等少数城市,生活富足安逸,要什么有什么,实际上大片的农村,百姓失去田地,七成的土地集中到世家大族手里,到处都有无业游民,有工作的时候,搬运货物,没事的时候打架斗殴,偷窃抢劫,什么都干。

        如果再这么下去,老百姓破产的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城市吸收不了,就会沦为流民,烽烟四起之日也就不远了。

        减轻百姓负担刻不容缓,而老百姓最大的负担,一个是田租,一个是高利贷,相比田租,高利贷还容易许多,必须从这里下手!

        可以说,王安石变法还是厉害的,眼光极准!

        只是王安石的设计很粗糙,落实下去之后,被一帮坏心眼的和尚彻底念歪了,由便民之法,变成了害民之策。

        又有人趁机献上流民图,告了黑状,把王安石给扳倒了。

        这一次王宁安要推青苗法,自然不会和王安石的作法一样。

        可问题是王安石素以执拗著称,岂会轻易改变。

        哪怕有了和吕惠卿的争论,听了王宁安的五天讲课,他还是毫不动摇。

        这一天,赵祯召贾昌朝、文彦博、王宁安、王安石、还有包拯、司马光等人,御前议事,讨论的就是青苗法的问题。

        “臣已经讲过了,利息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而是要取得一个平衡。”经过了几天的经济学洗礼,大家都能接受王宁安的说法。

        “为了抑制民间的高利贷,最好的办法就是给百姓一个别的选择,利用银行,发放青苗钱,正是最好的办法。”王宁安开宗明义,指出了自己的观点。

        王安石却不堪相让,这位用力摇头。

        “王相公,你说的自然没错,只是为何要用银行去做?难道衙门就不行吗?”

        王宁安摇头道:“王学士,衙门和银行不一样!你让衙门去做,他们一定会仗着势力,欺压百姓,肆意妄为的。”

        “有人妄为,朝廷只要派员监督就是!”

        王安石毫不相让,就在王宁安讲课的期间,王安石也上了万言书,得到了赵祯的嘉许。

        在历史上,王安石就上过万言书,只是当时的赵祯心灰意冷,无意变法,就把王安石的建议束之高阁,直到十五年后,神宗继位,才起用王安石。

        王宁安的出现,打乱了固有的进程,王安石提前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不管早晚,王安石都不改固执的本性。

        “启奏陛下,让银行去放贷,等于把巨额财源,交给了银行,银行获利,又无法直接充实国库,这是弊端之一;其二,银行只在大城市有分行,普通的州县,根本没有银行,百姓想要借贷,也找不到银行;其三,王相公,你以为银行向百姓放贷,本金从哪里来?”

        还真别说,王安石的发问,就是比之寻常人犀利多了。

        “这个……可以从银行当中拨出一部分获利,也可以发行债券,而且朝廷也可以拨钱,方法很多。”

        王安石却摇摇头,“王相公,依下官看,根本不用这么麻烦!”

        “王学士打算如何?”

        “很简单,地方上本来就有常平仓,以常平仓的粮米作为本金,直接贷给百姓。百姓可以归还货币,也可以直接还米,简便容易,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王宁安一听,要动用常平仓,立刻就皱眉了,地方上,常平仓有多少弊端,王宁安清楚,西北遭水灾的时候,常平仓作用有限,因为里面的亏空实在是太大了!

        “我反对,此议绝不可行!”